昨天上午,一辆满载着祖孙三代的出租车,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一路向浦东驶去。坐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中间的,是一对叫作“大宝”、“小宝”的可爱婴儿。可是谁能想到,就在两个多月前,这两个可爱的宝宝还是一对“联体姐妹”,并一同经历了一场“联体婴儿分离与复杂先心病纠治术”。儿科医院的小儿外科和心外科专家,让这个家庭在“小年夜”相聚团圆。
初拟分离计划遭遇意外
去年12月1日,一对沪籍联体女婴大宝和小宝,因“胎内窘迫”经剖腹产早产4周降临人世。早产带来了肺部发育不成熟,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也需要医疗支持,加之两人腹部的大面积联体、共用肝脏与胆道系统,这对联体女婴第一时间转诊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新生儿监护病房。
经儿科医院专家的检查,小宝患有复杂而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相对于主动脉、肺动脉应正常连接左心室、右心室,小宝却形成了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室的异常连接,致使体肺循环各行其事,失去交换功能,含氧量高的血始终在肺中循环,到身体各器官去的血始终是含氧量很低的静脉血。患儿生命的维持,仅靠一根内径2毫米的动脉导管!若不及时治疗,患儿将于新生儿期夭折。
联体婴儿治疗领域的一大难题,摆在了小儿外科郑珊教授与心外科贾兵教授面前。联体分离自然越早越好,而小宝心脏畸形纠治的最佳时间,应在出生后2至4周。就在专家组初步拟定于第14天同期进行腹部分离及心脏畸形纠治手术后不久,意外发生———12月8日,联体儿出生后第8天,小宝突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且腹腔感染波及姐姐!
“急诊手术”平安解救联体婴
当天晚上,专家组决定立即采取“急诊手术”。郑珊教授为姐妹俩实施分离,共用肝脏被一分为二平均分配给大宝、小宝,两人的胆道系统分别重建。小宝的坏死肠段被顺利切除,并做了肠造瘘术。之后2周时间里,患儿在医护人员精心监护与护理下,顺利渡过感染关,腹部切口也在植皮和换药治疗下逐步愈合,这为心脏手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2月25日,大宝康复出院。同日,小宝被再度推上手术台。小宝体重仅2.5千克,组织过于纤细,心脏只有鸽蛋大小,整个手术视野不过两指宽。心外科教授贾兵顺利完成了冠状动脉移植、主肺动脉重建等颇具难度的手术操作,“调转”了小宝原本“错位”的大动脉。术后小宝渡过了出血、低心排、心律失常等难关。12月28日,由郑珊教授与贾兵教授共同“操刀”,为小宝实施最后一次清创关胸及植皮手术,长达一个月的联体婴手术终于完成……
经过各项护理、检查,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的小宝,终于得以在昨天上午出院。
率先出院的大宝,时隔49天之后,见到了妹妹小宝。姐妹俩身着同样的服装,一家人团圆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