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0日,南京社会儿童福利院的弃婴岛正式启用。短短半个月内,被弃婴儿数量骤增,更有外地父母专门把孩子送来。其实,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南京,因此一时间,“弃婴岛究竟是救助了更多儿童还是导致更多孩子被弃”的争论被放大。
昨天上午,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民政部长李立国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决定试点弃婴岛时就预判到有风险,但这是一个勇敢尝试,利大于弊。
弃婴岛是怎么来的?
为提高弃婴存活率
10省市已建25个
上个月,新华社刊文指出,我国已有28个省区市“试水”建立“弃婴安全岛”,以及时发现和救助弃婴这一社会上最弱势的群体,保障弃婴最基本的生命权。河北、天津、内蒙古、黑龙江、江苏、福建等10个省区市已建成25个弃婴岛并投入使用,还有18个省区市正在积极筹建弃婴岛或弃婴观察救治中心。
据新华社报道,弃婴岛是儿童福利机构保护弃婴生存权利的一次尝试与探索。通常情况下,弃婴岛设在儿童福利机构门口,岛内设有婴儿保温箱、延时报警装置、空调和儿童床等。岛内接收婴儿后,延时报警装置会在5至10分钟后提醒福利院工作人员到岛内察看弃儿,尽快将婴儿转入医院救治或转入福利院院内安置。
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主任李波表示,建立弃婴岛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婴儿在被遗弃后身心再次受到外部不良环境的侵害,提高遗弃婴儿的存活率,使其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和救助。
我国第一个弃婴岛于2011年6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设立。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曾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我国,遗弃婴儿属于违法行为,也为社会道德所不容。设立弃婴岛,正是基于生命至上、儿童权益优先的原则,与刑法打击弃婴犯罪也是并行不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