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4年,合肥市民何明(化名)和刘芸(化名)未能有孩子,求子心切,他们做了试管婴儿手术,目前,剩余了2枚冻融胚胎未解冻使用,可夫妻俩却闹起了离婚,一度对簿公堂。与普通离婚案中的财产分割等不同,这两枚胚胎如何处理,成了棘手的问题。
这一案件也引发了伦理、法律等诸多方面的难题。
期待:不孕夫妻尝试试管婴儿
2006年,何明和刘芸经朋友介绍相识。 2009年登记结婚,两人感情一直很好。
可是,这对小夫妻却有个难言之隐:一直没有生育孩子。后来,他们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显示,因两人的身体原因,无法像其他夫妻一样正常生育。
可是,何明和刘芸又非常渴望要一个孩子。于是,两人决定去做试管婴儿手术(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手术)。 2012年,他们在合肥一家大医院接受了人工受孕手术,成功培育了5个胚胎。那一刻,夫妻俩一度看到了希望。
折磨:3粒“种子”不能发芽
2012年4月,刘芸接受了第一次试管婴儿手术。尽管费用昂贵、身体的疼痛巨大,但夫妻俩没有犹豫。可是,结果却让他们失望,胚胎没能孕育成小生命。 8个月后,他们再次来到医院,又做了一次手术,依然失败。今年5月,刘芸做了第3次试管婴儿手术,依然以失败告终。
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失望。带给他们的是难以言说的痛苦与折磨。多年来,由于没有孩子,家庭矛盾也日益严重,“战争”在这个家庭成了家常便饭。
今年10月份,何明向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何明说,夫妻感情日渐淡漠,无法修复,并已分居数月,连逢年过节都不曾相见。
焦点:2枚胚胎该何去何从
对簿公堂,何明与刘芸都面临着一个难题:目前,还有剩余的2枚冻融胚胎未解冻使用。如果离婚了,它们该如何处理,法院能否像房屋等财产一样对其进行分割?在诉讼中,何明特别请求,将余下的2枚胚胎销毁。不过,刘芸认为,胚胎是否销毁应该经夫妻同意,法院不适宜处理胚胎。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一案件的难点同样是当下的法律和社会伦理面临的难题。
进展:法院驳回离婚请求
今年11月中旬,法院开庭审理了何明与刘芸的离婚诉讼案。
庭审中,刘芸说,双方的感情未达到破裂的程度,不同意离婚。对于离婚的根本原因,刘云认为症结在于双方一直没有孩子。尽管有三次失败的经历,但刘芸认为,根据专业医生的意见,双方通过做试管婴儿手术依然是有机会受孕的。对于剩余的2枚冻融胚胎,她觉得从生物学的角度已经具有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判决离婚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也存在伦理道德风险。
12月18日,记者获悉,法院审理认为,原、被告系自由恋爱结婚,具有较好的感情基础,现双方虽然因家庭琐事影响了感情,但原告并未提供确凿证据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双方尚有和好可能。最终,法院驳回离婚诉求。
虽然官司告一段落,但对何明与刘芸而言,难题并未真正解决。